摘 要: 隨著中國的大國地位日益上升,河北太極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這就要求將具有典型中國特色的太極文化進行英譯,在國際上傳播。譯者發現許多太極傳統文化詞匯在英語中找不到完全對等的表達方式,這些文化缺省累積成了跨文化交流過程中翻譯和解讀活動的障礙,因此海外太極拳習練者就很難理解其只可意會卻很難言傳的文化內涵了。本文從跨文化的視角來研究河北太極文化的外宣翻譯,目的是促進其英譯質量的提升,助力河北太極文化在世界各地的順暢傳播。
關鍵詞: 跨文化; 太極拳; 動作術語; 哲學詞匯; 口訣語句;
伴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有著不同語言背景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溝通交流較之以前也更加頻繁了。近年來,中國的各項傳統文化也都加速步伐,展開了跨文化之旅。其中就有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河北太極文化,在海外流傳度非常廣,遍及世界50來個國家和地區。但是,于講英語的太極拳習練者而言,要想悟透這種拳法的精髓,需要逾越語言和文化兩重障礙,是異常困難的一件事情。因而,太極文化要想在世界上站穩腳跟,讓世界其他國家的人們能夠領會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就必須擁有相配套的高水平的外宣翻譯。
本文擬從跨文化的視角來研究河北太極文化的外宣翻譯,目的是促進其英譯水平和質量的提升,幫助國外太極愛好者更準確的理解太極文化,助力河北傳統太極文化在世界各地的順暢傳播。
一、太極拳英譯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太極思想根植于東方土壤,是典型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產物。太極拳里有許多術語和拳理對于母語是漢語的習練者而言,是很容易領會其中蘊含的哲理意義的,但在英語中卻很難找到對等的表達方式,因此外國習練者就很難理解其只可意會卻很難言傳的文化內涵。
這就涉及這樣一個問題,即在跨文化交流中,翻譯人員首先要深入研讀太極拳文本,以求準確、全面地理解太極拳的拳理和文化;然后在翻譯時才能掌控自如地進行語言轉換[1],用英語為母語的習練者能夠領悟的、通俗易懂的語言把太極拳的要旨和精髓傳達出來。翻譯人員應盡可能地用英語再現極具中國民族風的太極文化。
二、太極拳文化英譯分析
(一) 太極拳動作術語的英譯
太極拳的許多動作名稱是以動物名稱、自然界物象、人的身體部位來命名的。如此命名的太極拳招式非常形象化,也更能激發習練者的聯想和想象力。在進行跨文化英譯的時候,需用英語保存并準確傳遞出太極拳所蘊含的漢語文化特色。
例如太極拳術語“攬雀尾”,太極名家傅仲文指出:“把攬雀尾練好了,就等于學會了三分之一套路”,這個招式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所以翻譯人員在英譯這個動作術語時務求表意準確和到位。我們先來看動作詞“攬”,此處的“攬”的動作應是左手掌向下,往身體前方平行畫弧,伴隨著掌心的反轉,并下捋到小腹下部,此時掌心已呈向上狀;同時,右臂自下經腹上行,掌心向下,平屈于胸前,雙手動作順暢舒展、行云流水。因此,相比于有些翻譯人員把“攬”譯為“grasp”或“grab”,筆者認為譯為“smooth”更能傳達出這個動作的神韻,更為妥帖。再看“攬雀尾”的“雀尾”,此處的“雀”指的是孔雀的“雀”,以往的譯文譯為“bird’s tail”或“sparrow’s tail”,都是未對術語“攬雀尾”的“雀”加以深入解讀。所以,“攬雀尾”這個術語宜英譯為“Smoothing the Peacock’s Tail”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呈現太極拳的韻味。
再如動作術語“手揮琵琶”,因為“琵琶”在英語中沒有對應詞語,所以有的譯者將其譯為“Playing the Guitar”,但彈吉他和彈琵琶的手法是大不相同的,這樣的譯文無法傳神的描繪出這個招式的神韻和要領,是不可取的。譯者可以將“琵琶”譯為“Playing the Pipa (a kind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我們的民族特色,方便和我們有文化差異的西方人了解我們的文化內涵。還有像“雙峰貫耳”譯為“Double Mountains Strike”就屬于直譯了,招式的真正含義并未傳遞出來,使這個動作失去了用漢語表達時傳神的意境,此處宜深入挖掘這個動作的意蘊,譯為“Striking Ears with Both Hands”會引導海外習練者正確理解這個動作招式。
(二) 太極拳哲學詞匯的英譯
太極拳作為中國特色傳統文化,匯編諸家拳法之精髓而成,深深扎根于我國古代的陰陽學說理論,哲學內涵極為豐富。蘊含于太極拳理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太極思維的靈魂。在西方文化中[2],這是文化缺省的一部分,也是最難以翻譯的。
《易·系辭上》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相生八卦。[1]”意思是太極是萬物產生的根源,宇宙中現有太極,陰陽生于太極,而四象又生于陰陽,四象也就是有利于事物變化發展的因素[1],于是“無極”就誕生除出富于變化的“太極”。由于西方讀者對中國古代哲學的太極理論知之甚少,所以若僅僅把“太極”用漢語拼音譯為“Taiji”或者西方的“Taichi”是不夠的,此時需要增加注釋,進一步解釋說明這個具有典型中國特色的詞匯。所以“太極”宜譯為“Taiji,in terms of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refers to the universe-forming essence,it also means the Supreme ultimate”[1]。
再如作為太極拳三項基本原則之一的“陰陽相濟”[3],包含了相反相承的兩個方面,體現了互濟、互根、平衡的辯證關系,其中蘊含著深厚的哲學思想。但“陰陽”在英語中找不到對等的表達,并且這是個極具中國文化特色的詞匯。“陰陽”宜這樣英譯,“yinyang-the opposite,a term of Taoist cosmology,refers to the two forces through whose essences the universe was produced and universal harmony is maintained”[1]。類似的,“五行”可以譯為“Wuxing,the five elements,which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basic substances to constitute the universe and are also indispensable for life,refer to these five elements:wood,fire,earth,metal and water and their motions.The five elements theory resulted from the observations and studies of the natural world by the ancient Chinese people in the course of their lives and productive labor”給漢語拼音加上解釋,既兼顧到了西方文化的差異,又可以讓外國習練者更好地體會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導西方讀者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更深層次的理解[4]。
(三) 太極拳口訣語句的英譯
習練太極拳不僅需要習練動作,還需要領悟太極拳口訣所蘊含的意思,這些太極口訣體現了深厚的東方文化底蘊,揭示了中國古人的宇宙觀和生命觀。
如口訣語句中頻繁出現的“氣沉丹田”,有譯者把“丹田”譯為了“abdomen”這是不可取的,錯在沒有弄清楚“丹田”并非指人體的某一器官部位,而是指在人的意念支配下的氣息吐納活動。有了這個了解,譯者可以將其英譯為“Sink your breath to the Dantian”,這樣既保證了信息完整,又可以讓海外習練者接觸到原汁原味的太極拳。又如太極拳口訣中的“舍己從人”,此口訣涉及到用典,源自《孟子》中的一段用來描述大舜的話語,“大舜有大善,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于人以為善”。此句中用來描述舜的道德品行的語句被借用做太極口訣語句,來引導太極拳習練者的精神境界,蘊藏著中華文化的歷史沉淀。有此傳統文化知識做鋪墊,譯者會輕松自如地將其譯作“yield to the initiative of the other”。而見識過中國古代養蠶剝繭抽絲場面的譯者,就很容易體會和把握“運動如抽絲”所描述的力度了,會將其傳神地譯作“Mobilize energy like drawing silk”。還有太極拳口訣中的“以柔克剛”可譯為“To conquer the rigid with the soft”[3],西方習練者也會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此類口訣語句的英譯不勝枚舉。
三、太極拳文化英譯的提升策略
通過以上分析,太極拳英譯可以有下面三項提升策略:
第一,基于文本語境,既要傳遞太極拳深厚文化內涵,又要考慮到海外讀者理解的現實需求,選擇最恰當的譯法。
第二,規范太極拳術語英譯,在權威媒體及刊物上定期公布,促進太極文化的外宣交流。
第三,翻譯人員自身的文化素養對英譯水平有著直接的影響,譯者亟需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為太極拳英譯打下良好基礎。
四、結語
本文首先介紹了太極拳文化在進行跨文化英譯時所面臨的問題,接下來選取了太極拳文本英譯的三個方面,采用比較和分析的方法,多角度、多層面的對中國特色太極文化的英譯展開深入研究,以期解決跨文化英譯過程中出現的文化缺失,文化異化,文化沖突等問題。最后就太極文化跨文化英譯的提升策略提了一些建議,希望可以助力譯者有效提升跨文化翻譯能力,使其英譯太極拳作品能夠更好地為海外習練者所接受,從而有利于太極拳在國際上的廣泛傳播和發展,進而提升中國的大國國際地位和文化影響力。
參考文獻
[1]楊海慶.保持民族文化特色與太極拳的英譯[J].搏擊.武術科學,2008(12):31-31+49.
[2]木慶華.釋意理論視角下的外交漢英口譯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6.
[3]劉麗芳,陳洪麗.忠實對等原則在太極拳英譯中的應用[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2):65-67.
[4]劉莉.川南石牌坊建筑形態特征與建造技術[D].西南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