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納蘭性德是清代著名的“天才詞人”。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稱贊他是“北宋以來第一人”,對他詞作中所表現出來的“真”非常推崇?梢哉f,納蘭對愛情的美好描述讓古今無數女子對他心生癡迷,特別是那句“一生一代一雙人”的感嘆更是廣為流傳。后世對于納蘭性德詞作研究的論文頗多,但是,從文化思想的角度出發對其進行研究的論文甚少。文章以納蘭性德的主題詞為例,對他詞作中的儒釋道思想進行深入分析,以期吸引更多的讀者理解和繼承納蘭精神。
關鍵詞: 納蘭性德; 儒釋道思想; 邊塞詞; 友情詞; 愛情詞;
納蘭性德出身顯貴,品性高潔,文武皆為上品,是一位難得的性情中人。他早年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期望能夠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為國家出生入死?梢哉f,納蘭性德內心深處一直都有一個“英雄夢”。但是,由于政治和身體原因始終未能如愿,只能伴隨皇帝左右留守后方。官場的爾虞我詐讓他開始厭惡入世生活,從而向往道家無為的處世之道。這也是他儒家思想向道家思想發展的一個重要契機。相比于在官場上取得的成功,他更渴望找到一位知心戀人陪伴左右。因此,他將自己的滿腹情感都注入到詞作之中。[1]這也是納蘭儒道思想的矛盾所在,家族的榮耀束縛著他的身體,卻阻礙不了他當一位“精神隱士”。據史書記載,納蘭性德的母親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她的家族身處政治旋渦之中,以及女子的身份束縛讓這位貴族婦人的內心備受煎熬。她只能通過佛家思想來尋求內心的平靜和解脫?梢哉f,納蘭性德對佛學思想的快速接受也是受了母親的影響。因此,當納蘭在仕途和婚姻中受到打擊之后,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從佛家思想中尋求力量,從而實現精神的淡然超脫。
一、納蘭性德詞作中的儒家積極入世思想和憂患意識———以邊塞詞為例
納蘭性德擁有得天獨厚的家族優勢,這讓他在仕途上免走了很多彎路。比如:一入官場便成了康熙皇帝的近身侍衛?梢哉f,初入官場的納蘭也曾豪情滿懷。據文獻記載,《淥水亭雜識》中大量描述了納蘭積極入世的儒家思想,這篇文章中詳細闡述了納蘭所推崇的為君者和為臣者的處世之道,[2]他的那些政治建議絕不是一個不屑于官場之人所述。納蘭絕不僅僅是他詞作中描述的那樣無心仕途,恰恰相反,納蘭因為身處政權的中心,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對仕途反而更加熱血。如《王仲宣從軍》云:
中原嗟喪亂,志士奮從軍。所從智勇宰,仗鉞渡漳濱。龍旗飛壁壘,豹尾肅勾陳……簞壺夾道路,筐篚饋玄纁。文皮裹干戚,奏凱鄴城闉。功名垂鐘鼎,丹青圖麒麟。
這首詞寫的是納蘭對戰爭的看法,他渴望成為名流千古的將才,一句“功名垂鐘鼎,丹青圖麒麟”直抒納蘭的豪情壯志。納蘭本就是滿族人,這是一個從馬背上打天下的民族,他們精于騎射,為人豪放?梢哉f,在那個朝代,納蘭渴望建功立業的一個重要場所便是戰場,因此,他說“中原嗟喪亂,志士奮從軍。”筆者認為,戰爭更能激起納蘭內心深處的草原豪情,滿漢文化在納蘭身上相得益彰,也體現出了他積極入世的儒家思想。
又如《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深秋遠塞若為情!
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古今幽恨幾時平!
這首詞上片描述了塞外雄渾壯闊的景象,可謂是一派戰地風光,如“北風吹斷馬嘶聲”。下片納蘭站在宇宙的視角對戰爭發出“古今幽恨幾時平!”的感嘆。世事無常,你我只不過是這歷史長河中渺小的一粟。納蘭詞作的獨特之處就在于他始終將自己放在宇宙的長河之中來看,他的詞作頗有哲學意味?梢哉f,納蘭面對戰爭產生的這種憂患意識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
二、納蘭性德詞作中道家隱逸避世的思想———以友情詞為例
納蘭性德這一生結交的好友有很多,比如:顧貞觀、嚴繩孫、朱彝尊、陳維崧、姜宸英、張純修等人。比較有意思的是,這些友人大都年長于納蘭,有的甚至是大他二十多歲,可謂是忘年之交了。但是,這些好友中并無什么權貴,他們大都是些不落俗之人,頗有義氣和風骨。納蘭交友也從不問出身,只看重對方的才華和秉性。從納蘭和好友的詞作往來中我們可以感受和看到他隱逸避世的思想。如《金縷曲·寄梁汾》云:
木落吳江矣,正蕭條、西風南雁,碧云千里。落魄江湖還載酒,一種悲涼滋味。重回首、莫彈酸淚。不是天公教棄置,是南華、誤卻方城尉。飄泊處,誰相慰。……人豈得,長無謂。
這首詞是納蘭與顧貞觀初相識時所作。納蘭本人一直認為自己是被命運捉弄的可憐人,比如:身為宰相之子卻不能以身報國,身負才名卻也不能專一。上天給了他權貴和才氣,他卻不能無所顧忌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股悲涼充斥在他的心田。但是,面對友人的官場失意,他卻說你不會一直如此失意的,為友人寬心和打氣,由此可以看出納蘭對友人的“真”。雖然身處權貴之中,但是他并未沾染官場那些俗氣,一言一行皆隨心,這一點更是難能可貴。[3]結尾處,納蘭發出“人豈得,長無謂”的感嘆,既然世事如此,那么我們也不必反抗?梢哉f,納蘭對命運一直都持有一種接受的態度,對宿命的認可讓他整個人都蒙上一層悲意。如《金縷曲·未得長無謂》云:
未得長無謂,竟須將、銀河親挽,普天一洗。麟閣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歸矣。如斯者、古今能幾?……但有玉人常照眼,向名花、美酒拼沉醉。天下事,公等在。
這首詞是納蘭寫給友人顧貞觀的,顧貞觀此人在仕途上一直處于失意的狀態,不受朝廷重用。納蘭在上片詞中發出“未得長無謂”的感嘆,他認為身為男兒就該建功立業、報效國家。一位意氣風發的男兒好像就在我們眼前,他在實現抱負后揚長而去,甚是英勇瀟灑。然而,下片他卻書寫了自己內心的苦悶,他言道自己只想沉溺在溫柔鄉里,國之大事總有人去做,以此來安慰友人,也用來安慰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自己。由此可見,納蘭隱逸避世的思想,他想逃離官場,拋卻枷鎖,做一個鄉間閑散人,享受田園生活。[4]納蘭內心的悲苦就在于明明身懷抱負卻因為出生只能做康熙皇帝的近身侍衛,明明身有才氣卻因為家族束縛只能將作詞作為抒發自己苦悶和悲情的渠道,正是這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納蘭開始產生消極避世的心理。
三、納蘭性德詞作中釋家淡然超脫的思想———以愛情詞為例
納蘭是當朝權相之子,自小便才華非凡,從舉人到進士他并未費太多心神,不久便被選為康熙皇帝的近身侍衛。因為同齡又具才干,納蘭頗受康熙皇帝賞識,相比普通人而言,他在仕途上受的挫折也很少。但是,在愛情上這位才子卻接連受挫,初戀表妹被迫入宮為妃、結發之妻盧氏難產而亡、佳人沈菀不被家族認可。納蘭是歷史上難得一見的情癡。世事無常,幾經情殤,納蘭只能從佛家思想中尋求片刻安慰?梢哉f,幾番別離讓這位才子深受打擊,只能將自己的情意寄托在詞作之中。因此,佛學思想在他的愛情詞中表現得極為突出。如《夢江南·昏鴉盡》云:
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
這首詞是納蘭和表妹分離之后的情感表達,青梅和竹馬倆人因為身份的束縛被迫分離,一人在宮墻外,一人在宮墻內?梢哉f,納蘭將自己失戀者的形象塑造得很是悲切,一句“心字已成灰”更是道出了他的心酸。昨天還是互相暗戀的情人,今天你卻成了他人的妃子。納蘭詞中的禪意也在于此,世事無常,心傷成灰,我們能做的寥寥無幾,詞人的困窘和無奈也表現得淋漓盡致。[5]儒家思想中的家國天下刻在納蘭的骨子里,讓他不能毫不顧忌地為愛拋棄家族。筆者認為,這時,佛家思想在納蘭心中已經開始覺醒。
又如《南鄉子·為亡婦題照》云:
淚咽卻無聲,只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檐夜雨鈴。
結發妻子盧氏的去世對納蘭的打擊非常大。因此,他試圖從佛家的來世之幻中尋求解脫。這首詞寫的是納蘭本想親手為妻子作畫以解相思之苦,然而傷心的他連筆都未能拿起就陷入甜蜜的婚姻回憶之中。午夜夢回,納蘭沉浸在與妻子盧氏的美好回憶中不可自拔,卻被比翼鳥驚醒,然后獨自一人傷心不已到天明。佛家求的是來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今生苦行、來世享福。納蘭與妻子許下來世的諾言,求來世他們能夠做一對神仙眷侶。[6]這既是對妻子亡故的一種寄托,也是他性情中對愛情癡念的幻想。此時,納蘭對佛家思想的認識已經更近一步。
納蘭性德在他短暫的一生中為后人留下了無數的佳作?梢哉f,清代詞人中他是最受矚目的那一位,他摒棄了前人對詞作的諸多學術束縛,將自己的真實性情注入詞作之中。這正是納蘭性德的魅力所在,將自己的每一種情都用白描的手法為世人讀出來。與此同時,由于身處在一個開放的文化環境之中,他詞作中的儒釋道文化思想也極為突出。儒釋道思想貫穿在納蘭的各類主題詞作之中,只是側重略有不同。正是這三家思想的文化交融才成就了納蘭勤勉認真、淡泊名利、重情重義的美好精神品質。
參考文獻
[1]張世斌.滿族詞人納蘭性德詞學思想研究[J].江淮論壇,2005(2):171-172.
[2]孫赫然.也曾裘馬頗輕狂———淺析納蘭性德《淥水亭雜識》中的入世思想[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10(4):1-3.
[3]王哲.從紅塵仕子到精神隱士———對納蘭性德思想及其詞作的馬斯洛式解讀[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61-67.
[4]孫艷紅,李昊.納蘭詞中的儒釋道文化現象[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54-57.
[5]安奇賢.論佛家思想和納蘭詞的生命空幻意識[J].普洱學院學報,2019(2):62-65.
[6]劉萱.納蘭性德的佛學思想與其詞作的關系[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04: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