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煙草行業在國家“專賣專營”管理體制下飛速發展,是國民經濟重要支柱行業之一。隨著國內外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們對身體健康逐漸重視及控煙力度不斷加強,使煙草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與挑戰。煙草商業企業要想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求穩定、謀發展,除了需要更新發展理念、改進經營管理方式外,還需要具備風險防范意識和風險控制本領。本文基于財務風險視角,分析煙草商業企業風險來源,并提出相應的防控措施,以提高企業財務風險防控能力,促進煙草商業企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煙草商業企業; 財務風險; 防范與控制;
1 、財務風險內涵和加強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意義
1.1 、財務風險內涵
財務風險是企業生產經營眾多風險的一種,是指企業在整個生產經營周期,由于受到內外部各種不確定和難以預料因素的影響,使企業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從而使企業蒙受損失或減少收益的可能性。
1.2 、加強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意義
企業無論是在籌資建立、生產運營和資產管理時,還是在利潤分配和對外投資時,都有可能產生財務風險。由于財務風險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企業想要完全避免和消除財務風險幾乎不可能,因此加強財務風險管理對煙草商業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2.1 、加強財務風險管理是煙草商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內外部環境復雜、稅利增長速度回落、卷煙銷量增速放緩和庫存增加的情況下,煙草商業企業面臨巨大的發展壓力。如果企業內部風險防控意識薄弱,容易產生較大財務風險,給企業經營帶來嚴重的危機。2020年全國煙草行業財務審計工作會議明確要求行業各單位要防范化解重大財務風險。只有提高財務風險管控能力,才能為企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1.2.2 、加強財務風險管理是保障煙草商業企業國有資產安全的切實需要
煙草商業企業具有經營面廣且分布分散的特點,各級煙草經營管理企業、部門及多元化企業形成一個龐大的商業體系,使國有資產管理變得十分復雜。如果對資產管理特別是資金管理出現的財務風險重視度不夠,容易造成資產閑置浪費、盲目或重復投資等現象,嚴重的可能會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因此煙草商業企業必須建立健全財務風險管理體系,保障國有資產安全,力求實現資產保值增值。
1.2.3、 加強財務風險管理是煙草商業企業提升競爭力的可靠保證
煙草商業企業長期在“統一領導、垂直管理、專賣專營”的體制下經營,企業應對市場競爭能力下降,管理效率不高,風險掌控能力較弱。2020年5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提出“完善煙草專賣專營體制,構建適度競爭新機制”,為煙草商業企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煙草商業企業只有做好財務風險管理,優化企業資本結構,才有可能為市場競爭力提升提供必要的財務支持。
2 、煙草商業企業財務風險的來源分析
2.1 、外部因素引起的財務風險
煙草商業企業面臨較為復雜的外部環境。近幾年由于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提高煙草稅負的呼聲越發高漲、依法控煙履約措施進一步增強、群眾對健康要求進一步提高等影響,煙草商業企業銷量疲軟、稅負上升、利潤增長空間有限,生產經營面臨嚴峻的考驗,財務風險隨之提高。特別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因疫情防控需要大部分企業停工停產、人員限制外出,這不僅使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無法正常開展,而且有可能使企業遭受供應鏈中斷、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對煙草商業企業造成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
2.2 、內部因素引起的財務風險
2.2.1、 財務風險管理體系不夠健全
煙草商業企業涵蓋市場營銷、專賣監管、采購管理、財務管理、資產管理、基建投資、紀檢監察及內部審計等各種規范和制度體系,有由計劃部門、采購管理辦公室、法律法規部門、紀檢監察部門、內部審計部門及行業內不定期巡查檢查小組等組成的內部監督管理體系,有由預算管理系統、采購管理系統、資產管理系統和財務管理系統等組成的信息化系統,從表面上看建立了良好的財務風險管理系統,但從最近煙草行業出現的一些違法違規案件看,煙草商業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仍不夠健全。財務風險管理比較分散,每個部門僅負責自己業務范圍內的監督與管理,即使在早期內部監督管理發現問題,也只是片面監管。就像“盲人摸象”,發現的財務風險是分散的、碎片化的,沒有建立系統的財務風險管理機制,并且無法根據已發生的分散風險預測可能存在的系統風險,更別說提前發布財務風險預警信息了。長此以往,有可能出現財務風險越積越多,造成“灰犀牛”事件的發生,最終導致企業實際收益低于預期,甚至出現虧損或更嚴重的狀況。
2.2.2、 企業管理人員財務風險管理意識薄弱
煙草商業企業建立了較全面的管理制度,對企業各項經營活動做出較明確的規定。但由于企業管理人員財務風險管理意識薄弱,在執行制度時存在一定偏差,主要表現為部分管理人員生產經營任務重,重生產經營而輕財務風險控制,主觀認為財務風險控制僅是財務、審計部門的職責,對其經手的單據、合同等未經合理、合規性審核就直接簽字,存在財務風險監管盲區。企業管理人員的財務風險防控意識不強,還有可能出現由經驗決策、管理疏漏導致的財務風險增加。例如,對投資項目沒有做好周密研究導致投資資金無法收回、資金管理出現漏洞導致“小金庫”現象屢禁不止和存貨積壓導致資金被占用而周轉困難等。
2.2.3、 企業財務人員業務水平不能滿足企業防范財務風險的要求
煙草商業企業屬于國有企業,內部人員競爭壓力較小,大部分財務人員僅對最新的會計準則、稅收法律等會計工作相關知識進行學習,對財務風險防范與內部控制等管理會計方面知識更新不及時,造成財務人員對財務數據的敏感性不高,對企業出現的財務風險發現與管理能力不足。與此同時,財務會計人員忙于審核、記賬、報表及報稅等事務性工作,出現重業務、輕管理的現象,無法對每個經濟業務做到財務“事前監督,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導致企業生產經營發生財務風險的概率提高。
3、 煙草商業企業財務風險防范與控制的措施
3.1 、積極應對宏觀環境變化,有效防控外部風險
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企業所處的環境。企業管理人員,特別是高層管理人員,要時時關注外部環境變化有可能給企業帶來的財務風險。例如,宏觀經濟走勢不確定、國家出臺與煙草相關的法律制度、稅收政策及自然環境等對煙草企業的不利影響。企業只有積極應對變化,才有可能在國家政策變更或發生自然災害等不可控事件時,及時采取適當的措施,調整財務政策或資本結構,盡量控制企業財務風險,使企業損失控制在可承受范圍內。
3.2 、完善財務風險管控體系,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煙草商業企業要完善財務風險管控體系,第一要成立財務風險管理小組,小組成員必須包含財務、審計、法規、專賣、營銷、安全等各方面人員。小組辦公室可以設在財務部,并設置財務風險管理崗位。該崗位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向小組成員收集風險信息,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識別和綜合分析,發布預警信息,研究應對措施。第二,加強業財融合,財務、審計人員深入業務領域,組織業務人員參與財務風險防控,共同對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點進行預判,使財務風險把控節點前移。第三,豐富員工信息溝通渠道,打通財務風險信息溝通障礙。通過內部綜合管理平臺、騰訊通、內網、紙質文件等渠道,向員工傳達行業最新政策法規、生產經營信息及財務內控信息,保障信息傳達及時有效;在企業內部設置意見箱或電子郵箱,廣泛收集員工建議;加強企業合理化建議政策宣傳,鼓勵員工積極提出管理建議,使企業管理層能廣泛了解企業生產經營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或弊端,加強內部控制,有效避免財務風險的發生。第四,充分運用信息化平臺,為財務風險控制和預警提供技術支持。引進“財務共享”“人工智能”系統,與稅務系統、銀行系統和公司內部業務系統對接,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財務風險。建立財務風險防控數據分析模型,在對企業財務管理全流程監管的同時,針對異常節點和異常數據及時提示預警。第五,煙草商業企業還可以引進專業風險管理機構對企業提供風險管理指導,借助外部力量發現企業無法覺察的風險。
3.3 、提高各級管理人員的財務風險管理意識
第一,在企業中廣泛開展財務風險警示教育,加強財務風險管理知識培訓,使各層級管理人員認識財務風險關系到企業生存發展。通過典型案例,教育大家財務風險防控并不僅是財務、審計部的事,無論是哪一個審核、審批流程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財務風險,只有各崗位增強風險意識,做好風險管理,才有可能預防財務風險的發生。
第二,引入風險管理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機制。通過明確崗位職責、量化獎懲標準等措施,促使各級管理人員提高責任感,時刻保持警惕。對于及時發現風險問題的,給予獎勵;在經營管理中出現資產損失的,如果是個人原因的追究責任到個人,如果是集體決策原因的按責任大小對相關責任人進行扣罰。
3.4、 提高企業財務人員風險管理水平
做好財務風險防控技能培訓,提升財務人員職業道德和素養。通過引進外部師資力量對財務人員進行全面系統的培訓、建立健全財務人員晉升通道等方法,鼓勵財務人員積極主動學習,不斷更新風險管理知識,提升其自身業務素質。煙草商業企業也可以定期開展財務風險防控現場交流會或交流檢查,匯總檢查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財務風險,使煙草商業企業各單位之間能夠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財務人員風險防控水平。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企業經營發展,煙草商業企業要積極防控財務風險,企業管理人員要主動轉型適應風險防控需要,為煙草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國資發改革〔2006〕108號).
[2] 陳可喜.財務風險與內部控制[M].北京:立信會計出版社,2016.
[3]企業內部控制編審委員會.企業內部控制主要風險點、關鍵控制點與案例解析[M].北京:立信會計出版社,2020.
[4]李雄文.基于國有企業強化風險管理的內部控制研究[J].中國商論,2015(08).
[5]宋建波.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