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1日上午,由浙江師范大學教育與人類發展學院、教師教育學院牽頭組織召開了一場“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教學改革研討會。參會的領導與專家來自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天津師范大學、湖北師范大學、西北師范大學、江蘇大學、西南大學、河南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廣西師范大學、山西師范大學、遼寧師范大學、貴州師范大學、沈陽師范大學、閩南師范大學等全國19所師范高校。浙師大教育與人類發展學院、教師教育學院院長周躍良,本科教學部副部長、教務處副處長溫建明,教師教育學院副院長黃曉和部分學科骨干教師參會。會議由教師教育學院副院長曹曉華主持。
在曹曉華隆重介紹到會領導和專家之后,周躍良院長致辭。周院長向對各位參會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和由衷感謝,向與會專家介紹了浙江師范大學和教育與人類發展學院的發展現況,并希望通過本次研討會的進行,加強國內各師范高校的交流,互相借鑒教學改革的經驗智慧,在“新文科”背景下進一步探索“新教科”的改革思路。
研討會上,教育技術學專業的阮高峰老師先進行了《資源從哪里來?》為主題的混合式教學微課,圍繞“互聯網時代如何高效收集資源”展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向參會專家進行了模擬授課。接著小學教育專業的王麗華老師進行了《教育見習課程融入課程思政的可能路徑》匯報,通過小學教育專業全程見習工作的開展,探索課程思政的融入路徑,展示了智慧教育見習平臺的建設和實施情況。
與會專家對兩位老師的微課進行了深入的研討。首都師范大學教務處處長孫士聰教授對阮高峰老師的課程進行了高度肯定,認為這堂課充分體現了“三貼近”和”三融合”原則,即貼近學生生活、貼近信息時代、貼近新文科建設;與學科融合、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與學生專業學習相融合。西南大學的趙寶剛教授認為在公費師范生培養方面如何運用技術渠道收集信息和資源受到了啟發;華東師范大學胡炳元則指出利用信息技術渠道收集的資源如何有效、合理、在道德范圍內使用是非常重要的;沈陽師范大學楊薇教授對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方式提出了如何達到線上線下相互促進效果的疑問,阮高峰老師進行了解答。
天津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部長王光明教授指出,王麗華老師的課程體現了教育見習的四個特性,即理念性、設計性、內涵性以及獨特性。湖北師范大學豐國欣教授探討了英語教學在融入課程思政如何解決兩種世界觀的沖突的問題;南京師范大學吳偉教授高度評價了小學教育專業將教育見習完全課程化和線上過程化的做法,使教育見習的評價具有公平性和示范性。來自各師范高校的教授們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引發共鳴,研討會現場氣氛輕松熱烈。
研討會最后,浙江師范大學教育與人類發展學院、教師教育學院院長周躍良教授做了總結發言。周院長感謝各位專家的指導與厚愛,歡迎各位專家教授明年繼續到浙師大指導工作,并提議教學研討會能定期舉辦,為國內師范高校搭建起教學研討的工作平臺,在“新教科”的號角下加強交流溝通,相互學習借鑒,共同發展提升。
教師教育學院教務辦供稿